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程志海教授、季威教授等与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大阪大学工学院应用物理系等合作,发展和利用多频静电显微术(Multiharmonic Electrostatic Force Microscopy, MH-EFM)、接触共振原子力显微术...
2020年5月15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报道了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季威教授研究组和中科院物理所周兴江研究团队、高鸿钧院士团队在二维材料机械解理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DOI: 10.1038/s41467-020-16266-...
声子是晶格集体振动的元激发。上世纪30年代人们通过引入这一量子化概念建立的晶体材料中晶格振动的动力学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很多相关的物理性质与物理现象,如固体的比热、电阻、BCS超导机制等。另一方面,自然界中还...
中子散射谱仪是建设在反应堆中子源或散裂中子源上的大型科学仪器。“行知”冷中子三轴极化谱仪和“博雅”冷中子广谱谱仪是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鲍威教授领导的中子团队历时六年(2013-2018)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夏天龙教授、卢仲毅教授、刘凯副教授和清华大学物理系周树云教授合作,证实了BaGa2中准二维狄拉克费米子的存在,并在层间输运上观测到处于量子极限下零级朗道能级上的准二维狄拉克费米子隧穿...
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夏天龙教授课题组和中科院物理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多个课题组合作,发现含有新型手性费米子的拓扑半金属RhSn和CoSi单晶具有相反的结构手性,并揭示了相反的结构手性导致手性费米子的翻转。该研究...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刘正鑫副教授组与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的Bruce Normand研究员合作,在六角晶格上的扩展Kitaev模型中发现一种新型无能隙的自旋液体相,被称为“邻Kitaev自旋液体”(Proximate Kitaev Spin Li...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于伟强教授课题组和俞榕教授课题组、李政道研究所吴建达课题组等多个团队合作,首次在低磁场中发现了一维横场Ising模型量子临界点。该研究成果以“Quantum Criticality of the Ising-like S...
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程志海教授、季威教授、许瑞博士与上海硅酸盐所徐琨淇博士合作,发展和利用新型横向剪切显微术(transverse shear microscopy , TSM)成功实现了多种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晶格取向成像。该成果于2...
物理学系齐燃副教授、张芃教授与中国科技大学姚星灿、陈宇翱、潘建伟领导的实验小组以及清华大学翟荟教授合作,在钾41原子气体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高分波散射共振,并在该共振附近给出了体系存在d波分子超流的证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