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院程志海教授课题组、程鹏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郭剑锋等展开合作,综合利用原子力显微术(AFM)、扫描隧道显微术(STM)和磁力显微术(MFM)等先进表征技术,在新型二维各向异性范德华铁磁材料FePd2Te2中,成功揭示了其从原子尺度到介观尺度的孪晶畴结构及其所产生的本征张/压应变区域,并实现了对这些应变区域驱动的局域磁性状态的实空间成像与精准探测。研究团队不仅直接观测到不同应变....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院季威教授研究组和国内外多个团队合作,连续在一维磁性材料和零维单分子自由基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利用碳纳米管限域效应,合成了稳定的一维二卤化铬(CrX₂,X = Cl, Br, I)单原子链,揭示了其高自旋态和本征铁磁性;随后,他们在金表面吸附的单分子π自由基中观测到了近藤共振,发现了一种通过镍原子桥接、与直接屏蔽共同作用的间接近藤屏蔽机制。两项成果先后以“一维 CrX2 (X = Cl, Br, I) ....

近日,物理学院季威教授研究组和华中科技大学付英双教授组成联合团队,通过理论计算结合实验测量,在原子级别明确了单层和双层NiI2的螺旋磁序。相关成果以“单层和双层NiI2螺旋磁性的原子级自旋分辨成像” (Spin-resolved imaging of atomic-scale helimagnetism in mono- and bi-layer NiI2)为题,发表在2025年9月23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 122 (39) e...

2025年9月10日,理论物理顶级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在线发表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III实验(BESIII)粲介子矢量半轻过程衰变的最精确实验测量结果(文章题目:《Precise Measurement of the Form Factors in D0→K*(892)-μ+νμ and Test of Lepton Universality with D0→K*(892)-l+νl Decays》;期刊号:Phys. Rev. Lett. 135, 111803(2025))。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院李蕾副教授研究团...

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态构筑与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灿副教授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刘开辉教授、电子学院邱晨光研究员等团队合作,提出“固–液–固”材料制备新策略,首次实现了高质量二维硒化铟(InSe)半导体晶圆的制备。该材料展现出优异的电学性能,在晶体管阵列中实现了极高的迁移率与接近玻尔兹曼极限的亚阈值摆幅,并在超短沟道(10 nm以下)器件中,其关键参数—包括工作电压、栅极长度、漏致势垒降低(DIBL)、电...

2025年4月16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院刘畅副教授课题组与清华大学物理系王亚愚教授、张金松副教授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Antiferromagnetic quantum anomalous Hall effect under spin flips and flops》。该研究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反铁磁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多参数下的精准调控,揭示了层状拓扑反铁磁材料MnBi2Te4中自旋构型驱动的级联量子相变及面内磁场对量子输运的独特增强效应,这些发现...

近日,物理学院季威教授研究组与武汉大学张晨栋教授、袁声军教授、吴冯成教授等合作者组成联合团队,通过理论计算结合实验创制和测量,获得了非简单化学配比的单层笼目(kagome)晶格材料Mo33Te56,并发现了其中蕴藏的磁性和关联绝缘体等新物态。相关结果以“Ferromagnetism and correlated insulating states in monolayer Mo33Te56”为题,发表在2025年3月31日出版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16, 3084 (2025)]上。....

物理学院季威教授研究组联合武汉大学张晨栋教授等组成联合研究团队,通过理论计算结合实验测量,在单层二维材料三氯化钒(VCl3)中,实现了反铁磁性与铁电性共存,揭示了范德华界面相互作用对磁-电共存的调控机制。部分相关成果以“Evidence of Ferroelectricity in an Antiferromagnetic Vanadium Trichloride Monolayer”为题,于2025年3月5日发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Science Advances11, eado6538 (2025)]....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院程志海课题组、季威课题组以及湖南师范大学周伟昌课题组等展开合作,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详细研究了电荷掺杂对1T-TaS2平带中填充依赖的电子和原子有序态的精细调控机制。研究团队不仅观察到了电子空位、相位畴、手性畴以及交织的相位畴和手性畴等多种电子态的演化,还进一步发现了手性畴界处的环状团簇以及层间手性堆叠导致的向列相电子态等。该研究不仅加深了对该体系平带填充依赖的电子/...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过去十年凝聚态物理研究的重要前沿,对于探索新型宏观量子效应以及推动低能耗晶体管器件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二维反铁磁材料的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进入了全新阶段。反铁磁材料凭借其抵抗外磁场扰动强、没有杂散场和超快自旋响应的特性,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及其应用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成为凝聚态物理新的研究前沿。二维本征磁性拓扑绝缘体MnBi2Te4作为实验上发现的首个同....